在進入到2022年之后,由于受到疫情,以及房地產長期調控的影響,國內房價總體呈現「量價齊跌」的情況。全國平均房價從去年一季度的1.1萬元/平米,下跌到今年的9500元/平米,房價下跌了15%以上。與此同時,房產成交量也持續低迷,今年3月份30座重點城市的房產銷售同比下跌47%,近乎被腰斬。
為此,鄭州、蘭州、哈爾濱等70多座大中城市紛紛給房地產松綁,除了取消限購之外,就是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款比例,此外還有降低購房門檻,提高公積金貸款使用額度等。面對樓市撲朔迷離的走勢,不少網友提出,如果現在手握50萬,2022年應該是買房還是存銀行呢?
對此,我們認為,如果剛需買房用于自住,任何時候買房都是可以的。
但是,如果是投資性購房,那就要三思而行了:第一,現在國內各城市的房價都很高,即使是手握50萬也無法全款買房,只能在中小城市付個首付款,后面還要每個月的房貸要還,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幾十年。這樣不僅掏光了所有積蓄,而且還要欠下銀行大量房貸,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。
第二,如果是投資性購房者,買房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房子每年都能夠上漲7%以上(房貸利息+各種稅費等),這樣才能有賺錢的效應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,國內房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,而房價下跌的空間卻已經被打開。所以,2022年如果選擇買房,將來很可能會面臨房價出現下跌的結果。所以,與其想2022年投資買房,倒還不如老老實實把錢存在銀行里面吃利息。
可能很多人會提出,你憑什麼說2022年應該是把錢存銀行,而并不是買房呢?我們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三個:首先,我國的房價從1998年房改以來,一路上漲到2020年結束,期間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像樣的調整,而這次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趨勢性調整,要想再出現過去那樣的報復性反彈已經是太可能了。
一些城市現在之所以要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,主要是為了避免短期內房地產市場的大幅波動。
再者,過去國內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的投資性購房需求,除了房地產市場有賺錢效應之外,就是人們對自己未來收入增長預期是無限看好。而現在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,各行各業不景氣,很多企業都在裁員降薪。 人們開始對自己未來的收入增長預期不再樂觀,不少家庭就放棄了購房的愿望。
最后,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趨勢于飽和。資料顯示,我國現在96%的家庭擁有一套房產,其中41.5%的家庭擁有二套以上房產。同時,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4%,未來城鎮化增長會非常有限,不會再有大量農民進城買房成為市民。未來房地產市場供遠大于求的情況將長期存在,樓市進入長期調整周期將在所難免。
手握50萬,是該存銀行還是該買房?實際上,把50萬存銀行,3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是3.25%,平均每年的利息收入就達到了1.62萬,而如果買房的話,只夠付首付款,接下來每個月還要付房貸。
更關鍵的是未來房地產市場已經不會再有賺錢效應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是剛需購房,是沒什麼問題的。而如果是投資性購房就要考慮現在買房是否能賺錢?如果不能,那還不如老老實實把錢存銀行,這樣資金更安全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