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儲蓄大國,目前儲蓄率也是所有國家里面最高的一個,
據有關報道指出,截至到去年2021年底,我國的總存款數高達192.2萬億元,儲蓄率高達45%,依舊是全球第一。由此看來雖然時代不斷在發展變化,有不少年輕人開始熱衷于國外的超前消費,但是大部分的中國國民還是相對比較保守的,很多人有了錢以后第一時間都是想到存到銀行,或者是用來買房,對于市面上良莠不齊的理財產品很多居民都是很少前去購買的。
對于儲蓄的想法,不僅僅是老一輩的都有這個習慣,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有了儲蓄的習慣和意識,但是大部分年輕人習慣拿到工資以后,存進支付寶的余額寶里,或者用于賣各種基金進行理財管理。但對于傳統的國人來說,銀行依舊是大家最信賴的平台。
隨著經濟不斷發展,社會不斷地進步,銀行里所有的產品也是越來越多,除了最基礎的定期存款以外,還出現了各種活期存款以及各理財產品等等。關于銀行的利息,一般都是存得越多,利息也就跟著越多,當存款到達某一個特定值時,甚至可以找銀行經理去談調高利率的事情。但由于很多人對理財金融的知識都了解甚少,所以大部分人存錢的時候都比較謹慎,特別是今年全球經濟都不怎麼景氣的情況下,普通人對自己財產的防范意識更要增強。
無論是購買一般的理財產品還是最簡單的存款,其實要注意的問題也有很多。畢竟銀行也是需要盈利的。那麼在銀行存款時一定要注意留心「這四點」,防止自己的存款變成「呆賬」就晚了,特別是一些完全不懂這些「游戲規則」的老人,更容易「上當」,所以別再不當一回事了!
一、別讓存款突然變成保險
很多人不是很明白,為何會有時候「存款」取不出來,去柜台詢問說是沒滿期限是不能取出的,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,很有可能存的不是款,而是被銀行職員推薦買了保險,雖然這些保險都會有一些收益,但是存在的風險也不小,但如果急需用錢,這筆錢多半是一時半會取不出來的,因為此時的存款不再是簡單的活期存款,而是變成了有一定風險的保險。
所以當銀行人員向你或者家里的老人推銷各種保險產品的時候,一定要謹慎選擇,碰到難以解決的情況也可以向銀監會去報告。
二、防止存款變成無法取回的理財產品
去銀行存錢,很多時候都會出現熱心的工作人員向人推銷各種「風險小」、「升值空間大」、「收益還高」的理財產品。面對各種「誘惑」,很多不懂其中「利害」的老人就特容易「上當」。長輩大多都認為存進銀行就等于「安全」,比起一般的定期存款,這些理財產品看起來好像是掙得更多。但是無論是哪種基金,都會存在潛在的風險,沒有什麼理財產品真的是推銷人員口中說得「穩賺不賠」。所以如果想要保守一點的話,還是不要輕易讓存款變成「高風險」的理財產品。
三、定期存款到期后不要懶,最好去銀行進行人工轉存
關于存款的利率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一個道理,就是存的年限越長其利率就越大。很多人也習慣到期后讓銀行自動轉存,而懶得去銀行自己操作。
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,就會丟掉一次提高存款利率的機會。因為當存款達到一定數額后是可以協商提高利率的,但選擇自動轉存,就相當于放棄了這個增值的機會。所以千萬不要嫌麻煩,讓銀行代勞自動轉,自己親自走一趟還是相對劃算一些。
四、存款不要只會一次性存定期存款,學會使用梯形儲蓄
使用梯形存儲蓄的方式的前提是所儲存的是大額存款。如果手上是100萬,可以采用20萬座一年定期,30萬做兩年定期或存款,50萬用來做三年的定期或存款,這樣下來不僅可以擴大收益,還可以靈活取現,不用擔心固定在同一個賬戶上,需要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這種情況。
對于銀行各種層出不窮的理財產品,還是需要謹慎一點選擇,不要因為推銷的工作人員所放大的利益,貪一時的小便宜而將存款盲目的換成各種保險和理財產品,特別是不怎麼懂得這方面知識的老人們,可以多問問懂一點理財知識的年輕人意見,千萬不要妄下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