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讀:古人的規矩就是多,吃飯時要「食不言寢不語」,走路時要「行不中道,立不中門」,結婚要「三媒六禮」,總之做什麼事情都要守規矩,就連借東西也很有講究。比如今天要說的這4件東西,古人就不提倡外借,不然容易招來災難。為此古人專門編了一句俗語,來告誡後人。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,古人對借物的一些忌諱,以及取而代之的現代「四不借」。
小孩子用的「坐床」
大多數城市家庭有了新生兒,嬰兒車、嬰兒床都會準備的一應俱全。農村過去的情況卻有所不同。早年間,如果農村夫婦有了孩子,就會請專門的木匠師傅給嬰兒做一個搖籃,也就是農民口中的坐床,這個坐床就是給小孩玩耍和睡覺的地方。雖然值不了多少錢,不過這個坐床在農民眼中卻十分珍貴,也是不能外借的。
因為在農民看來,小孩子的坐床是一個家庭人丁興旺的象徵,一旦借出去,就變成了人丁稀少的不好寓意,這對自己家並沒有好處。
殺豬刀
以前農村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屠夫,殺豬刀就是他們的必備工具之一,不過這種東西是不會外借的。因為這種鋒利的道具算是兇器,有很大的危險性。把它借給別人之後,一旦出了什麼不好的事情,刀具的主人很大程度上也脫不了關係。
拐杖
拐杖雖然不算是經常用到的物件,不過一時不能輕易借給別人的,這與農村的一種風俗說法有關。
在現實中,一般只有殘障或者腿腳不便的人才會使用拐杖,所以拐杖在農民眼裡又代表著病痛。如果把它外借,別人還回來的時候,就意味著把病痛和災難也一併帶回來了,有了這一層意義,誰也不願意將拐杖借人。
藥罐子
和上面提到的拐杖一樣,長期與各種藥材打交道的藥罐子,同樣也代表了災病,而且借藥罐還要考慮到另一個方面,就是衛生的問題,如果使用或者處理不當,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借它傳染,對方還回來之後也不敢再用了。因此在農村,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借給別人拐杖和藥罐子,一般都不會要對方歸還。
以上就是農村老人說的不能外借的四樣東西,你知道幾種呢?仔細想想,這幾種東西之所以不能外借,主要還是因為農民的思想比較傳統,隨著社會的發展,這種說法放到今天已經不一定適用了。
以上就是古人所總結出來的「四不借」,雖然其中有的比較迷信,但也有符合實際的情況,只不過古人無法完全解釋明白。
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,古代的這「四不借」已經逐漸失去了意義,取而代之的是現代「四不借」。
其實現代人也有許多東西不能外借,不然也會招來災禍。
比如汽車,外借汽車造成的悲劇那是數不勝數,賠了夫人又折兵不說,甚至還會惹來官司。
此外還有身份證,如果被別人拿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,也是麻煩纏身。
還有就是手機,近些年因為手機外借而導致財產損失的案例也是數不勝數。
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醫保卡。其實許多人並不知道,醫保卡如果被別人拿去使用,那麼這些記錄就會留在自己的電子檔案中。換句話說,別人的病就變成自己的,如果自己投過保險,那麼一旦出現問題,保險公司直接拒賠。
其實不論是古代,還是現代,有些東西確實不能輕易的外借,雖然古代的許多說法帶有迷信色彩,但其根本還是為了防患於未然,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後果。